內容來自YAHOO新聞
地中海難民潮 恐沖垮歐盟精神
(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羅馬特稿)今年6月14日,申根公約誕生30週年。為防堵難民,各國築起關卡,無心慶祝這促進人員流動、打造歐洲聯盟一體的「成就」。在前線救援的義大利頻呼籲歐盟團結應對,但至今無共識。
申根公約30週年紀念日時,法國在與義大利交界設置關卡,德國以七大工業國集團(G7)峰會安全為由關閉邊境,匈牙利如火如荼趕工興建柵欄。促進歐洲人員流動的申根公約,幾乎被難民潮沖垮。
難民潮在2013年越來越洶湧,超載的簡陋船隻橫渡地中海頻頻發生船難。2013年10月初火燒船造成366人罹難,成為全球頭條。但翻船事件不斷,難民之死只是累計成冰冷的統計數據,今年已經有約3000人命喪地中海。
直到敘利亞男童亞藍(Aylan Kurdi)溺斃的照片瘋傳,乏人聞問的難民新聞成為全球焦點,在民眾壓力和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,歐盟政治人物有了較積極的回應,德國總理梅克爾允諾無上限收容敘利亞難民。
僅僅10天後,不堪難民湧入,德國宣布暫時重啟與奧地利的邊境檢查,匈牙利更把難民當作罪犯對待,一時應允讓難民過路的克羅埃西亞也在短時間內就難以應付,設下關卡。
難民潮中夾雜著所謂「經濟移民」,因為家鄉的衝突不夠嚴重被列入「安全名單」,無法取得難民資格,必須被遣返。
為了避免偷渡客罹難,義大利長期在地中海擔負人道救援責任,即使後來歐洲其他國家的艦隊加入,但在海上救起的人都送到義大利,因此這裡收留眾多非法上岸者,去年有17萬人,今年到9月為止有12萬人。
根據都柏林公約,難民必須在進入歐盟的首站提出庇護申請,但多數難民無意在義大利久留,拒絕留下身分資料。義大利頻頻呼籲修改過時條款,但至今沒有共識,各國也為收容名額爭吵不休。
面對歐盟壓力,義大利內政部近日回應,在各國達成分擔收留難民的共識前,不會開啟辨識中心,唯恐一登錄難民身分最後得全部負責收留。
人權團體呼籲建立「人道走廊」多時,讓難民在出發前提出申請,避免支付大筆金錢給人口販子,冒著生命危險往歐洲邁進,至今缺少回應。
巴基斯坦裔的英國作家庫雷希(Hanif Kureishi)說,「難民逃往歐洲,因為嚮往更人道、公平和團結的社會,這也是歐盟的價值,若把他們拒絕門外,也是否定了這些價值。」1040919
留言列表